2025年港股通基金能否乘势而上?解析内地资金南下带来的投资机遇

发布时间: 访问量:269

一、内地资金南下趋势加速:港股通基金的战略地位凸显

自2014年沪深港通开通以来,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渠道配置港股的规模持续增长。截至2023年末,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2.8万亿港元,这一趋势在2024年第二季度出现加速迹象,单月净流入多次突破500亿港元。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及境内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升级,预计到2025年,内地资金南下的规模有望突破4万亿港元大关。

港股通基金作为南下投资的主要载体,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。Wind数据显示,2023年港股通主题基金数量同比增长37%,管理规模突破4200亿元人民币。这类产品通过专业机构筛选标的、分散风险,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港股市场的合规通道,其战略价值在跨境资产配置浪潮中愈发突出。

image.png

二、三大核心驱动力助推资金南下

1. 估值差异创造配置窗口

当前恒生指数市盈率(TTM)维持在10倍左右,相较沪深300指数的13.5倍存在明显折价。以金融、科技、消费为代表的核心资产,AH股溢价率普遍超过20%。这种估值洼地效应吸引着追求价值投资的长期资金持续流入。

2.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

中国证监会2024年发布的《互联互通机制优化方案》明确扩大标的范围,将纳入港股通的中小市值公司数量提升40%,同时降低内地个人投资者参与门槛。这些政策调整预计在2025年前全部落地,为港股通基金提供更丰富的投资标的。

3. 资产多元化配置需求

在境内存款利率下行、房地产投资属性弱化的背景下,内地居民对离岸资产的配置需求激增。香港市场特有的互联网龙头、生物科技公司以及高股息蓝筹股,恰好填补了A股市场的结构性空白,形成资产组合的互补效应。

三、2025年投资机遇与风险把控

战略性机遇领域:

科技赛道迭代:人工智能、Web3.0等前沿科技企业在港上市潮持续

高股息资产:公用事业、能源板块平均股息率超6%的优质标的

稀缺性标的:A股市场未覆盖的全球消费品牌、创新药企

风险防范要点:

投资者需警惕汇率波动对收益的侵蚀,2024年港币兑人民币汇率波幅已扩大至4.8%。同时关注港股受国际资本流动影响较大的特性,建议通过定投方式平滑市场波动。基金选择上应重点考察管理人的港股投研能力,优先选择近三年超额收益稳定的产品。

四、前瞻布局策略:如何把握时代红利

对于普通投资者,可采取"核心+卫星"配置策略:将70%资金配置于跟踪恒生科技指数、国企指数的ETF基金,获取市场β收益;剩余30%布局主动管理型港股通基金,捕捉个股α机会。专业机构建议,2025年前重点关注的三大方向包括:受益于东南亚市场扩张的消费龙头、完成技术突破的生物医药企业、以及受益于绿色能源转型的传统产业升级标的。

(本文数据来源于香港交易所、中国证监会官网及万得资讯终端,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)


更多文章